Thursday, June 24, 2004

有“心機”做好數據業務──中國移動推訂製手機

本欄於四月二十二日“手機的訂製與不訂製之間”一文談過流動網絡商與大手機廠之間就訂製手機的角力。言猶在耳,中國移動在五.•一七世界電訊日宣布,將在全國推出自己的手機品牌──“心機”。

所謂“心機”,其實就是一批由中移動選定,特別適合使用數據業務的手機型號,當中包括摩托羅拉、諾基亞、NEC、三星和索尼愛立信等。選定後的這批手機會被加入一些方便上網的功能及貼上“全球通”或“動感地帶”的品牌,並與一系列為該兩個用戶群訂製的內容綑縛推出。“心機”推出的目的是由網絡商主導,加快流動數據產業鍵的發展,改善用戶經驗,從而推動整個市場。

本月十二日,首批的“心機”已率先在廣州開始了路演,並將於本月底在廣州和深圳付運。據悉,由於廣東移動於去年底已大規模推出過“一元購機”的補貼手機計劃,這批“心機”會較集中在“動感地帶”這個以年輕人為主的用戶群,並“保守地”先付運約二萬部。“心機”由省公司集中採購。市公司分銷,由於大量採購和買機時付帶合約,一般的機價都很吸引。

“心機”的現有模式,跟數碼通在港推Sharp GX系列手機的手法頗類似,但更向前走了一步──建立了自己的手機品牌,又訂製了和品牌相呼應的內容。但相對日本DoCoMo的訂製手機模式,“心機”距離真正的訂製手機卻還有一段路。一,用戶對手機的認知,很多時還是以手機的生產商和型號主導,如NEC N830,中移動未有把它命名為如“心機830”,市場和用戶當然亦只能稱它為“NEC N830”了;二,中移動就“心機”草擬的手機規範,現階段還只是比較表面的原素,如統一加入以夢網的“M”為標識的上網鍵(按一下進入為“全球通”或“動感地帶”飾選的內容,長按則進入一般的夢網)、開機和關機畫面、外殼上貼品牌等,至於其他如瀏覧器、WAP和Java的標準、屏幕大小、鈴聲格式等牽涉到較多改動,甚至要在設計階段時考慮的規範,則未有在第一批“心機”包括。

“心機”的推出,無疑將使得現時手機在訂製與不訂製之間的角力,向訂製一方(即網絡商)傾過去。對本身品牌和設計的堅持,相信只會是一級歐美手機廠的考慮,對於中小手機廠而言,面對中國手機市場的增長放緩和劇烈競爭,中移動的大訂單絕對值得設計成本的增加和品牌較應的淡化,況且,以中移動的品牌加上甚至取代自己的品牌,更能強化原本不夠強的中小手機品牌。至於日本的大廠如NEC,由於在日本早已適應了這種模式,而且反正產品的設計以中國市場為主導,相信會是這個模式的贏家。

最後,這肯定亦是香港手機品牌如權智Xplorer的重要契機,只要能拿到一張“心機”的訂單,必將能打開香港手機進入中國主流市場的先例。且看權智能在港商久攻不下的中國通訊設備市場找到出路。

Thursday, June 17, 2004

香港容不下專業電訊雜誌


信報 2004.06.17

K因工作關係,經常往返內地。K頗具彈性,內地的交通、飲食、居住環境都覺得沒問題,就是無法適應當地的媒體。電影的話,與其說K是貪便宜看盜版,不如說根本很多時K想在電影院看電影也不行,最近的《江湖》就是,不但電影院沒得放,而且內地版本也改得太離譜。書報雜誌呢,相對於香港的百花齊放,來自世界各地的雜誌包羅萬有,內地就更是差太遠。流行曲的情況,或許要好一些──除了盜版碟的制作太精美,讓K總是不太確定自己買的是否“真正的”正版之外。

每當K回港,總在旺角、銅鑼灣那些有上百款來自世界各地的報章、雜誌、漫畫的街邊報攤看過沒完沒了(報攤東主一般都當K是自遊行來港)。幾個月前,K就是在這個情況發現《Te1ec0m》這本雜誌。也是電訊行業中人的K自然而言地買來看看。翻了幾翻,K覺得《Te1ec0m》雖然印刷說不上精美,但談的內容如3G發牌、第二類互聯、流動數據等,都是業界真正關心的議題,而且都是較重分析,寫來比較深入,不作花巧,整部雜誌做起來頗為專業。翻着翻着,竟覺雜誌有種莫名奇妙的親切感。細想之下,原來的親切感來自《Te1ec0m》跟內地電訊雜誌的雷同。K在國內常看的《通信世界週刊》、《移動信息》、《西部通信》等,都是用這類編輯方針。為表支持,K於是向出版商訂閱了一年這本只出版了幾期的月刊。

不料,前陣子K卻收到退回的支票,原來《Te1ec0m》已無法經營下去了。感激出版社沒兌了自己的支票才結束之餘,K心中暗下結論,原來沒有明星偶像作封面,沒教讀者以攝象手機拍美女照片的電訊雜誌,在香港是沒有市場的。

這也讓K記起了8、9年前,當互聯網還是剛興起的時候,自己以自由供稿人的身份參與的一本名為《電腦專業》的雜誌。雜誌以電腦、網絡的行業為主要議題,探討其發展,與及對不同行業以至社會的影響。K記得,當時的老闆說,出版這部雜誌是因為看準了市面上沒有一些從專業角度出發的電腦雜誌。回想起來,K的老闆是看對的,問題只是,這種雜誌當時在港根本沒有市場,這亦是《電腦專業》即使內容做得很好,還得在出版數期後結束的主因。

不過,K其實一點不看扁以偶像、AV產品作招徠的雜誌。K很相信社會需要多元化,一個社會,既需要八卦的《蘋果日報》,也需要悶蛋的《信報》。缺少了前者的內地,和缺少了專業電訊雜誌的香港,同時讓K覺得混身不自在。(在K眼中,台灣的書報雜誌還“真不賴”。)

當政府以至各界都說香港有望成為區內電訊中心(甚至有人認為,現在已經是了),因著2006年ITU電訊展在港舉辦而興奮不已,卻原來香港連一本專業的電訊雜誌也容不下,不得不說是個諷剌。

“或許還是香港的明星、偶像來得更強一些吧” K想。

Thursday, June 10, 2004

中國流動數據業的後短訊時代

國內的電訊顧問公司諾盛(Norson)本周一發表了一份新的市場研究報告,題為“Post-SMS Mobile Data in China: The Shift to WAP”(中國的後短訊流動數據:向WAP的演化)。

諾盛的報告雖售一千八百美元,但對要制訂進入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策略的大企業來說,自是物有所值。基於報告的售價,筆者無機會看報告內文,但單從標題和節錄看來,報告的主調就已經很清楚──短信市場已逐漸達到飽和,WAP是明日的新星。

如兩周前本欄“內地流動數據市場迅速整合”指出,國內的十大SP大部分已經上市,而剩下的亦紛紛在籌備。言猶在耳,即時通提供商驣訊(QQ)上周宣布將在本港主板掛牌。驣訊在短訊時代收入首屈一指,這次招股,或許正是一個分水嶺,標誌着國內流動數據市場從短訊到後短訊的階段性發展。

而報告使用“後短訊時代”描述市場狀況,而非直接用“WAP時代”,亦顯示市場上並未達到WAP便是短訊的“接班技術”的共識。事實上,市場上的確眾說紛紜,彩信(MMS)的支持者下滑不少後,有人認為KJava才是明日之星,有人則看好彩鈴(聯通稱“絃鈴”、韓國SK-Telecom稱“Color Ringback Tone”、個別港網絡商稱“接駁鈴聲”),亦有人覺得短訊將會一直發展下去,地位無可替代。

以上不同的觀點,短訊長期領導的看法最是可圏可點。很多外商,尤其來自是日本、韓國的公司,對於WAP將逐漸取代短訊深信不疑,認為在所有社會,媒體的發展都是由較簡陋、文字主導,向聲色畫、多媒體演變。筆者雖然同樣十分看好WAP的前景,但對短訊是否會在三年甚至五年內被取代卻很有保留。畢竟,每一個國家──尤其中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經濟背景。很多香港人看幾百個中文字已覺得多,但筆者國內的同事卻是日常的電郵,動輒便是上千字。相對於日本,中國就更極端了,作為漫畫王國,日本人喜歡以圖畫、表格等去表達概念,國內的思考模式卻都是文字。筆者就看過不少國內的Powerpoint文件,基本上只是一份橫放、字體較大的Word文件而已!

所以,斷定短訊一定會在圖像、彩屏等技術成熟後被取代是不智的。其實,兩、三年前,當香港、日韓等公司初次進入內地市場時,紛紛以國外的想法硬套在國內,將資源投放在WAP的相關服務,最後,領前的短訊SP全是國內公司的天下,可說是為了忽略中國市場獨特性上了寶貴一課。

說是老半天,有兩點倒是不容置疑的。一、國內短訊市場是否逐漸飽和雖未可料,但要在現階段加入這個市場,唯有進行收購一途;二、後短訊市場相對小和不成熟,彩信、WAP、KJava、彩鈴、互動語音系統(IVR)等市場都在高速增長,潛力很大,要以自然增長“逐鹿中國”即使很難,至少仍有一點希望。

中國流動數據業後短信時代,是港商錯過了短訊的巨大商機後的另一次機會。

Thursday, June 03, 2004

本港電訊人材吃香

筆者昨天跟三個朋友接觸,碰巧有人在求職,有人在轉職,也有人在尋人。

身在北歐的朋友L發來電郵,表示正為人手短缺煩惱,手頭有數個職位空缺,要找人轉介。細問之下,L對幾個職位的要求合理,而且所提供的待遇非常吸引(比筆者的好多了),加上L的公司在全球業界享負盛名,筆者以為這個順水人情,應該容易辦。問問身邊的朋友,情況卻剛好相反。擁有相符經驗的朋友,不是已有好工作,就是正準備悠長假期旅遊去,好像已經“賺夠”的樣子。幸好一位工程師朋友T正好約滿,回復自由身,聽到空缺後稍有興趣試一試,但還並不很雀躍,一副不太在乎、一試無妨的態度。

另一個朋友W,在本港某3G網絡商工作過一段時間,在兩年前已開始接觸3G,對3G的設備和手機都有深入了解。離開了該3G網絡商後,在另一電訊公司工作,常抱怨工作缺乏挑戰性。W昨天來電,表示UT-Starcom邀請其到杭州面試3G產品經理一職,負責3G產品線的開發,要問筆者意見,是否應到杭州跑一趟。

筆者聽罷只有羨慕的份兒,UT-Starcom由在美念書的“海歸”回國成立,短短日子,憑PHS小靈通手機和設備取得極高的市場佔有率,而且公司業績一直保持增長,上市納斯特以來,表現一直不俗。如今UT-Starcom以既有的優勢轉攻3G產品,因著其跟中國電信、網通的緊密關係,且市場盛傳兩家固網商至少其中一家將獲發TD-SCDMA牌照,估計TD-SCDMA手機和設備將是UT-Starcom的其中一系列3G產品。擔任這個產品經理,負責的都是最先進的中國本土開發,對筆者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工作,但對這位擁有專業知識的朋友來說,竟像是個無可無不可的選擇!建議朋友W值得花幾千塊同杭州跑一趟,W卻說機票是UT-Starcom負責的……筆者啞口無言。

上星期公布的本港就業數據,失業率雖然繼續回落,但仍然高企,而且,經濟預測的“大好友”香港政府,亦預期失業率將不可能回復以往的低水平。然而筆者身處的電訊市場,“工作找人材”的情況卻比比皆是。明顯,香港正面對人材錯配的問題,一方面教育水平較低的一群找不到工作,一方面高教育水平、經驗豐富的人材難求。

更令人憂心的是,該一小撮人材,甚至還有流出香港的傾向。以流動電訊業為例,香港較內地的推出要早好幾年,內地公司向香港公司挖角的自然不過的事,而以現今國內公司的待遇與及內地生活水平的改善,香港的人材選擇離港亦是個很理性的決定。針對這個現象,相信本港的3G網絡商大可考慮像DoCoMo和KDDI的模式,向內(外)地公司提供3G及其他新業務的顧問服務,一則可開拓新的收入來源,二則可減少人材被內地公司吸納離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