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7, 2004

內地流動數據市場迅速整合

不知怎的,今年的五.一七世界電訊日特別安靜,國內網絡商、手機廠和設備生產商的發布寥寥可數。反而,搜狐於當天宣佈以一千八百萬美元現金收購在中國移動WAP夢網提供鈴聲圖片下載服務的吉菲爾(GoodFeel),倒讓市場起了一場小哄。

其實,除這個與及去年新浪對訊龍的收購外,市場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收購一直在發生,只是部分收購方不是上市公司,作風比較低調,不作消息發布而已。如據日本方面的新聞報導,聯通的牽頭SP華友世紀,就於上月收購了在WAP夢網提供鈴聲圖片下載服務的因特普斯(Nihon Enterprise)。另外,市場亦盛傳,某兩家專注於KJava遊戲開發的公司將被某私人美國公司收購,正式揭開外國公司透過收購拿中國流動數據市場入場券的序幕。


信報 2004.05.27

除收購合併外,國內的SP上市亦是一個趨勢。除各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和網易、Tom Online和較早前於納斯特上市,標誌著市場對國內“純種”SP的認同的掌上靈通外,若再加上佔創業板香港網的大部份收入的掌中萬維,國內十大SP,已上市的共有六家之多。假如剛剛大跌的股市能重拾升軌,投資氣氛再度轉好的話,騰訊(QQ)、美通、空中網和華友世紀很可能會如市場預期般逐一上市。屆時,國內十大SP將全是上市公司!

當然,收購合併和上市這兩項資本活動,本身又是相輔相成的。未上市的公司進行收購合併,目的大都是希望讓生意規模大得足夠上市;而上市集資的目的,很多時又是為了要進行收購合併。掌上靈通的首席執行官楊鐳於上市時就明言:“我們在這個行業肯定會進行併購,目標是一些在產品上有領先優勢並且和靈通有互補性的公司。”

由此可見,國內的移動數據市場正在高速整合,對短訊市場而言,收購已是入場的唯一途徑。至於WAP、KJava、MMS、彩鈴等後短訊市場,入場亦已日益困難,因為一則中國移動和聯通正不斷提高SP門檻,二則各個在短訊市場領跑的SP憑藉上市得來的資本,不斷收購在後短訊市場做得成功的公司,突變成為橫跨不同技術的電訊增值服務領跑公司,新公司要在任何一個新興市場站穩陣腳,都不容易。不少人預測,市場只能容納十家主要SP,甚至有人認為,最終只有五家能剩下來。

總之,現在國內的流動數據市場,在資本市場尋求出路的公司越來越多,努力尋求自然增長(organic growth)的公司買少見少。就如一篇國內的網上評論文章到位的描述:“有人上市發財,有人苦苦支撐;有人靠技術掙錢,有人拿 “技巧”圈錢;有人盼着被收購,有人想收購別人……”

而香港這個資本活動的天堂,固然亦不甘落後於祖國。市場雖小,還是有創業板的公司不斷以收購壯大自己。大的Tom Online和香港網等自然不用多說,小的亦有早前收購Mobile Mode的M-Tel和上周剛收購M Dream Mobile Entertainment的聯夢活力世界等,好不熱鬧。

至於本港那些稍具理想、目標以自然增長從香港紥根再打入國內市場的創業者,又將何去何從?

Thursday, May 20, 2004

3的三個最

用了六、七年手機,剛在三個月前開始用和黃3的Nik,獲得了一段很精彩的手機使用經驗。Nik給它的總結,是三個“最”。

價格的最。Nik發現自己的手機跌價比任何其他時間、其他型號(甚至自己眼光最差的投資)都急。即使早就有手機跌價的心理準備,現實卻是一而再的“超出預算”。Nik剛買了NEC 616,服務還未開通,售價只及四份一($998)、功能差不了多少的NEC 313便已推出。雖然不是自己的機型跌價,卻差不了多少。驚喜一浪接一浪,手機才用了個多月,不單其他超低價機型陸續推出,連NEC 616的價格也一口氣下調五成!好戲還在後頭,正如其董事總經理說霍建寧說,和黃確是唯一照顧用戶“負資產”的網絡商,居然給用戶多送一部NEC 616(需另簽協議承諾使用一段時間)或藍芽耳機等選擇彌補其“負資產”的損失,Nik更在幾經爭取下(爭取過程需佔太多篇幅,從略),獲退回二千元差價。反正Nik自覺像坐過山車,俯衝一輪然後急升,既驚又喜,到最後,對整個經驗還是挺“回味”。

電池的最。Nik的“2G手機概念”就是“一部手機,一片電池”,以為一機一電是像一雙鞋配一雙襪般理所當然。3卻把這個常識打破了,隨機帶了三片電池、二個充電器,要是使用高用量的服務計劃,更再加一片電池和一個汽車充電器。這還不只,使用了個多月後,和黃又再多送一片性能更高的薄電,即是共有“XS、S、 L和XL”四個“碼”,單是電池和充電器已經“值回票價”!當然,電池特多的原因正是這部手機的耗電量也是一最。不過,Nik發現,更新手機軟件後,電池壽命明顯大幅改善,相信若提升到更穩定的軟件和網絡後,電池壽命可望追貼2G手機。

客戶服務部的最。幾個月內到了手機的客服務中心五、六次對Nik來說又是一項紀錄。換手機、拿電池、更改服務計劃、辦理退款全做遍了。這對於持熱衷於試用3G各項功能的Nik還沒甚麼(除了一樣,就是Nik希望和黃不要遺忘不是香港住在九龍和港島的一半港人,應至少讓部份客戶服務如軟件升級能在一般3店辦理),但對於持“服務要完美”的心態的客戶來說,情況卻可能大大不同。所以,即使和黃的員工訓練有素,Nik總覺得3的客戶服務中心內戾氣很重,叫人混身不自在。

指出了3的不少毛病卻仍很興奮的Nik,肯定代表不了大眾的心聲,因為他對3G期待已久,且作為行內人,Nik深覺在3G推出的短時間內提供“完美”的服務並不重要(Nik頓一頓,更正說“不是不重要,應該說是不可能”)。但Nik卻並不贊同等待3G技術完全成熟,一直押後推出3G的做法,怕會影響本港作為流動通訊先驅的地位。

Nik覺得,推出3G的重點其實是投射最切實的期望給用戶,然後提供最貼身的售後服務和最開放的平台(如開設官方技術討論區、讓用戶自行下載和更新軟件等)。香港人對潮流科技玩意一向熱衷,像Nik般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換取先人一步試用新科技的,大有人在(看互聯網上有關3、熱烈而且專業的討論就知道了),如果先登記3的正好是這群人,不但客戶滿意度將會極高,網絡商和手機製造商亦能得到一群免費又專業的試用群,在將服務推廣至“善男信女”前改善服務的種種。

假如3G的後來者能夠從3的推出得到些甚麼甚麼啟發,Nik希望會是後面的這三個最。

Thursday, May 13, 2004

用2G的被動 換3G的主動

始終相信,流動數據市場最終能否在港起飛,決定性因素必定是業界自身的努力。倘若政府真的能夠做甚麼,就當是錦上添花好了。所以在這系列的最後,談的是業界怎樣藉着減少中港流動數據技術、平台以至商業模式的差異,配合其他香港的優勢,奠定香港作為內地流動數據業樞紐的地位。

如本欄多次指出,相對其他範疇的先進,本港流動數據市場不幸的相當落伍,日、韓不說,即使相對中、台,也是有所不及。其實,市場的機會窗口已漸漸關閉,地區內就2G(叫2.5G也好,2.75G也好,反正指的是3G前的技術)流動數據業務的競賽基本上已是塵埃落定,香港即使現在發力,頂多只能將目標鎖定為收復失地而已。想要帶領中、台等地,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相反,內地3G的進程比本港落後至少兩年,而且香港算是國際間較早商用3G的市場,因此業界倒不如乾脆將注意力放在3G更加實際。

對於目前苦於無法在數據服務突破的港流動網絡商,筆者認為最理想的做法是乾脆採用中國移動在數據服務的標準、規範及平台(中國聯通固然不應被忽略,但問題是聯通的數據業務基本上只在CDMA1X上發展,港網絡商要採用其標準是個障礙),如短訊的規範CMPP和數據業務管理平台技術規範DSMP等,甚至是直接採用中國移動的整個數據業務計費平台,即由其子公司卓望開發的MISC,一舉將中港兩地的流動數據相關技術統一起來(GSM/GPRS/EDGE/手機等標準本來就是一致的)。

由於目前國內的數據技術和規範只涉及2G業務,香港的網絡商自然擁有優勢,在現行基礎上與內地公司共同開發其他支援3G數據業務的功能,並率先在港商用。這樣,一方面能在3G逐漸取締2G 後,使香港成為全國流動數據業的“中心”;另方面,亦得讓內地得到一個非常前衞的試驗市場,測試各種技術、用戶行為和商業個案等,不但打破現在“河水不犯井水”的悶局,更能真真正正為兩地創造雙贏。

當然,亦有一些業者全面否定3G的存在價值,如著明的麻省理工學者Nicholas Negorponte就在上月指出過中國應跳過3G,直接發展以WiFi等技術為本的4G,構想之大胆,令人嘆為觀止(詳見四月十五日莫乃光可圈可點專欄)。不過,即使這些想法亦並不跟上述提議矛盾,反而,筆者覺得這種劃時代的構想,最適合在香港這種人口密集、市民可支配收入高且用戶樂於嘗試新科技的城市先行。3G與否不是最重要,先在現階段與內地求同,再而以香港的優勢帶動內地發展下一代的技術才是重點。

說到標準化,業界很多時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技術方面。其實,商業模式的標準化跟技術的標準化同樣重要。本欄已從幾個角度指出港網絡商應採用與i-mode和夢網等相似的商業模式及其優點,此處不敷,只想指出,若本港網絡商仍不採用開放數據平台、讓SP接入服務作分賬的模式,不單只與內地接軌不了,甚至將香港從國際到國內都孤立起來,實非幸事。

如上周指,流動數據/增值服務業是國內電訊業中較不敏感的一環,亦會相對較早開放予外商或CEPA下定義的香港公司。因此,港網絡商大可考慮參與在國內營運一家SP公司(Tom固然是先行者,但Tom跟和記電訊給人的感覺暫時還是各自為政)。保守的看,至少能儘早累積國內電訊業的相關經驗,並親身體會本港SP所面對的困境,從另一角度為本港流動數據業帶來新景象;從積極的層面看,更可將自己在香港辦得成功的流動數據服務在內地推出,若能配合電影、音樂等香港一向領前的娛樂產業,一併打開內地市場,更能幫助整個創意工業找到出路!

Thursday, May 06, 2004

爭取開放國內電訊增值服務業 把握TD-SCDMA帶來的機遇

上周談到,要讓香港的流動數據市場起飛,政府和業界得從法制、網絡和平台的技術差異和商業模式的差異三方面著手,降低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本周先談政府在前兩方面(不)應該做甚麼。

廣州話的俗語說得好─“面是人家給的”。“中心”從來就不是個自稱,而是別人給一個地方的嘉勉。像港府一貫建些硬件,自封中心的做法,只是本末倒置兼自欺欺人。反而,從法制着手,確立香港作為國內流動數據業樞紐的角色,成功的話,不單國際會把香港稱為“流動通訊中心” ,而且必能帶動商界投資,不用納稅人的自掏腰包。

去年,CEPA(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簽訂是港府鮮有漂亮的一着。可惜,電訊行業的條文雖在最後關頭獲加入,但跟中國加入世貿所需開放的步伐差不了少,港商最希望見到的,大部分未有實現。誠然,在連中國電信、網通也只能渴求流動網絡牌照的今天,期望港商數年內可在國內經營網絡、虛擬網絡等核心業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增埴/數據等周邊服務相對不敏感,正好是個最佳緩衝,只要讓中央放心進入港商會嚴格遵守內地的新聞管制(包括港人覺得合理或不合理的),中央和省政府都沒太大理由不對港商放寛現有限制,同時也幫助提升國內行業的素質,為全面開放市場作好準備。而且由於所需投資較少,增值服務業的開放可讓更多港商受惠。

因此,政府理應加快CEPA第二期的討論,多作開放增值服務業的遊說,並多聽取業界意見。另外,業界正努力爭取成立的“珠三角電信特區”,意義深遠,政府理應多多支援。畢竟,當中涉及法規方面的討論,唯有港府才是內地官員的“對口單位”。

信報上周的社論談到,港人在政改“討論”中被徹底封殺後,中央很可能會在CEPA等經濟事務上進一步扶持香港,續以經濟吸納政治,並“證明”火速了結政改討論有助香港集中發展經濟。筆者很同意這個猜想。但同意之餘,郤深深希望政府以香港的國際地位帶來的價值說服內地對港商開放,堅持雙贏,拒絕“伸手”。筆者對政府的期望太高了嗎?

至於網絡制式的差異,2G已經塵埃落定,但3G或其他相關技術差異卻應盡早避免,不然本港業界與內地市場只會越走越遠。雖然最近中國政府在WAPI的標準上與美國的角力顯得有些狼狽,但TD-SCDMA成功獲ITU通過成為3G標準之一,卻清楚顯示了國際電訊市場間唯有中國有足夠的議價能力跟歐美鼎足三立的事實─即使日本亦不夠大,印度亦還太早。雖然,TD-SCDMA不如WCDMA和CDMA2000般成熟,亦受除西門子外的大部分歐美廠商所冷落,而且最終是否在中國全面落實有一定風險,但人棄我取,正是其商機所在。歐美廠商的優勢全在現有制式,不支持TD-SCDMA是自身利益使然,然而,港商居然完全漠視TD-SCDMA制式,卻是浪費了一個大好機會。港府一直聲言發展香港的晶片設計業,但在國內早已成功研發TD-SCDMA的晶片的今天,香港在這方面的研發卻是聞所未聞。當然,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應交由業界自行決策,然而在推廣、支援和發牌等層面,港府對TD-SCDMA的不聞不問顯然是問題的根源。況且,流動網絡制式的選定,牽連極廣,有別於一般商業決定,港府又豈能置身事外?

電訊管理局最近表示要發CDMA2000的3G牌照,雖然手法和牌照總數大有商榷餘地,畢竟是終於看到了與內地制式接軌的重要性。但同時,電訊管理局改變了一直沿用“技術中立”的原則,不但推翻了昨日的自己,也是對TD-SCDMA技術的一個根本否定(除非政府要驚人地發第六個3G牌照)。

基於以上考慮,政府倒不如化危為機,盡快跟現持牌公司檢討使用那種3G標準,在為時太晚前決定是否可能/應該轉用TD-SCDMA或CDMA2000。即使最終很可能解決不了各種複雜的問題,各持牌公司和政府均維持原判,至少,先讓現有持牌公司有機會捕捉TD-SCDMA和CDMA2000的商機,有助舒緩現時的爭辯。幸運的話,說不定能更一舉解決幾個問題,在港全球首推TD-SCDMA,奠定本港日後作為國內流動通訊業切入點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