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9, 2004

打破本港流動數據市場太小的迷信

本港流動數據業界和市民,談起市場不夠蓬勃的原因,總說市場太小。筆者在此想大胆說一句:“我反對。”

必須釐清,筆者反對的並非市場小的說法──對於人口還不及廣州移動的八百萬用戶數(注意這裏指的只是廣州不是廣東,而且也未包括廣州聯通)的香港,這點從來就不容置疑。筆者不同意的是“市場小”與“流動數據業不起飛”之間的因果關係。

有兩個事實最能推翻以上的說法。一,香港由始至終就是個人口六七百萬的城市,但這個“太小”的城市,電影和娛樂事業曾經在區內吒咤風雲。即使現在隨著台灣和南韓等地的掘起,失去了不少優勢,但起碼仍是區內其中一個領導者,部份作品和藝人甚至成功打進國際市場。

二,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諾基亞和最大的流動通訊設備生產商愛立信,分別於人口五百萬的芬蘭和人口九百萬的瑞典起家,並仍然以當地為總部,聘請大量研發人員。市場小從來不是她們的問題,因為本土市場只是個開始而已。將業務伸延到鄰近國家是第二步,打入國際市場是最終目標。

從這個角度看,要令香港的流動數據業起飛,關鍵在於令香港成為區內或國內的流動數據應用孕育地(因著中國市場的龐大和中港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以下將集中討論國內),而不是執著於市場小這個不能改變的現實。

現在的香港,差不多公認不是流動數據業界進軍內地的理想起步點,因為在這裏成功的流動數據商業案例,都不能有效地在內地複製。亦即是說,香港尚未能把握地利和歷史帶來的機遇,利用經貿上處於國際和作為全球最大流動通訊市場的中國之間的位置,把自己定位為國內流動數據市場的切入點。對流動數據業(差不多可以說,也包括整個電訊業)來說,深圳河不單是臭渠,更是鴻溝。跨過不足二十米寛的深圳河,電訊公司在港擁有的優勢頓時盪然無存。

反過來說,假如本港流動數據業能夠輕鬆地把本地成功的產品/服務在中國市場“翻版”(承以上諾基亞和愛立信的例子,就是門檻低至像歐洲國家之間的經貿),那麼即使港人薪金再高,即使沒有數碼港,大概十之八九的手機和設備生產商都會來港成立研發中心。又或者,真的如電訊管理局所願,本港可以同時容納十家八家流動網絡商,大家仍能談笑風生。

這裏說的固然帶點誇張,但說回現實,的確,一兩年前,不少日本領先的內容供應商主動跑到香港提供流動內容,為的不是香港市場,正是因為相信香港的市場領跑者可以“乘坐直通車”到進入內地。可是當發現原來進大陸市場必須“另起爐灶”後,要找這些日本公司的足跡,唯有到上海、北京和廣州了。

有可能消去或至少降低香港流動數據公司進軍內地的門檻嗎?肯定非常困難,但卻不是全無方法。至少,業界不能坐以待斃。而立好心的政府如真的要為業界做好事,亦應朝這個方向出發。
假如我們將現存進入國內流動數據市場的門檻分為法制、網絡和平台等技術差異和商業模式的差異三個層面,政府和業界針對這三分面可以做甚麼?下周續談。

Thursday, April 22, 2004

手機的訂製與不訂製之間

近年在全球手機市場獨佔鰲頭的諾基亞,營利一直穩定向上,直至今季終於無以為繼,季度純利較去年同期下跌16%,市場佔有率亦從2001年的近40%的高位逐漸下跌至現時的35%,帶動股價亦大幅向下。不少報導指,此乃因為Samsung及LG等對手強勁的表現。連諾基亞的首席執行官Jorma Ollila都承認,公司推出新產品如“摺機” 型號(clamshell)太慢太少,輸掉不少市場佔有率。

但其實,除此以外,諾基亞的滑落與其拒絕為網絡商訂製手機的策略不無關係。諾基亞一向緊緊抓著產品線,持的自然是其高市場佔有率。不過,個別網絡商如Vodafone擁有上億用戶,動員力非同小可。很自然,諾基亞不做的,願意做而又能做得好的大有廠商在。PDC(日本JPhone和DoCoMo的2G制式)市場經驗豐富,但在GSM手機市場只屬“初哥”的Sharp,便是在這個情況下生產了高質素且與Vodafone LIVE!數據服務緊密結合的GX系列,並藉著Vodafone的強大銷售網絡,以三個型號便在英國與諾基亞鬥個難分難解,在個別月份出貨量比諾基亞眾多類號的總和更高。筆者雖然找不到這方面的具體數據,但相信這個戰場亦使諾基亞輸掉不少市場佔有率。

有人快樂有人愁,部分廠商如Sharp和Panasonic,都因為這個機會而贏得不少日本海外的市場。而得到更佳數據使用體驗的用戶,亦可說是贏家之一。說到贏家,不得不提最為港人熟悉的數碼通。憑著敏銳的市場觸覺,用戶量絕不足以拉攏手機生產商為其訂製手機的數碼通,以本為Vodafone訂製的一系列Sharp手機,清脆地殺出了一條血路。

除了Vodafone,另一個有能力讓廠商訂製手機的自然是近在眼前的中國移動。其實,中國移動已分別以全球通和動感地帶為品牌推出為夢網訂製的手機,觀乎個別型號如NEC及Panasonic的產品,質素與Sharp GX系列相若,未知本港2G網絡商會否把握這個改善營利和數據服務體驗的契機,將這些高質素的手機稍為改頭換面,配合自己的數據服務推出市場?另除網絡商外,在手機廠商領域的權智,亦似乎早已洞悉這個商機,計劃為Orange訂製手機,發揮了港商機靈的特點之餘,亦証明了本港產品的質素,不讓一眾日本廠商專美。

一個有趣的觀察是,諾基亞雖然在2G市場因訂製手機而失利,但近月在3G市場卻有壓到網絡商的勢頭。從來只賣訂製手機的DoCoMo,一直主導手機功能定義,連手機的型號都是工工整整的S501、P501等(S代表Sony,P代表Panasonic),上月居然宣佈將會使用諾基亞的WCDMA手機,以減省成本。同樣,開台以來全面使用訂製手機的和黃3,自二月來在英國透過Carphone Warehouse售賣諾基亞7600 3G手機,由於銷情非常理想,現計劃在全線三千二百家店舖售賣此手機。可見在3G市場,由於網絡商的用戶群還小,一線大廠如諾基亞和索尼愛立信還是有相當議價能力。

相信未來一兩年,2G與3G市場的全球手機市場,還是繼續會處於這種訂製與不訂製之間的狀態。大網絡商和大手機廠繼續角力,誰也贏不了誰。

Thursday, April 15, 2004

日與夜

矢志要在手機上推出史上最強的性感圖片頻道的港人P,鎖定了內地市場後,上月在兩會期間敏感日子到廣州考察當地手機服務不果,今次再接再厲,趁著復活節假期,更加“深入腹地”,飛到北京旅遊兼考察。

到埗後,P用借來的國內手機卡上網,瀏覽數周前在廣州看過的圖片下載服務。想不到,馬上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相對早陣子,各圖片下載服務作出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好像洞悉P的心意似的,紛紛投其所好,讓自誇妣美“骨精強”的P大飽眼福。

當然,這種尺度和質量的圖片,P早已司空見慣。但在手機上能達到這個近國際級的水平,卻是出乎P的意料。P一直覺得,內地同胞文字編輯功夫了得,在P眼中,以文字比拼的話,香港雜誌的水平肯定給內地同胞比下去。這次,P還是首次見識到這種“雕琢文字 X高質圖片”的絕配,對於自己製作最強手機性感圖片服務的能力,信心頓時大打折扣。

P深明國內“槍打出頭鳥”的邏輯,他知道,各手機圖片SP(服務供應商)因著市場誘因,紛紛如猛虎出籠,網絡商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勢必給予打壓。而打壓的方法都是先殺雞儆猴,選最“出位”的予以懲罰(若一開始便對所有人從嚴,牽涉面肯定太廣)。於是,P相信如何在用戶心目中進取而在法規上保守,是成功的關鍵,也是一門藝術。

憑著手上大量高質性感圖片,P好不容易成功以CP(內容供應商)*的身份,與一個在某大網絡商提供圖片下載服務的SP展開對話。果然,該SP表示,在兩會後,由於各提供圖片服務的SP越做越“火”,網絡商已因應情況發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引,禁示在服務內使用挑逗性字眼,並詳列出超過一百個禁詞;另外,亦清楚限定性感類圖片佔整個服務的比例等等。據悉,在特定的頁面和時段內,這些尺度會執行得更緊。

P思量之際,原來這個深諳內地營商之道的SP早有對策,已經火速開發出一個湛新的功能,使其服務能自動按不同時段,提供不同內容,以便將服務包裝成“日版”與“夜版”,充份體現國內“日與夜”的對比。相對於市場傳聞亞洲電視將在廣東“落地”後提供“港版”與“潔版”,這無疑更先進和更具創意。即使是在P素有研究的日本數據服務如i-mode和J-Sky,亦未有聽聞這個功能。P驚訝,國家這回真箇是超日趕美。

回到酒店,P百感交集。本來,P矢志打入國內性感手機圖片市場,憑藉的是香港人具創意、靈活、具國際視野的信念。不料到達國家的首都不到幾天,深感國內的競爭對手已到達甚至超出自己的水平,信念近乎崩潰。

無法入睡的P,拿出他的MP3機,播放他喜歡的,陳輝陽作曲、黃偉文填詞、 林憶蓮和張學友主唱的“日與夜”。

“或許,香港的日與夜更適合自己。”P這樣想。

* 國內流動數據業的價值鏈,一般從是CP提供內容,SP加工並包裝成一個完整的數據服務,再透過網絡商,將服務提供予二億多手機用戶

Thursday, April 08, 2004

同是天天捱 港台淪落人

這天,在風和日麗的上海,港人J在南京西路上的一家星巴克跟台灣的行家E喝咖啡。港人台人同時不獲“主場之利”,無它,市場導向也。

跟J認識已久的E,成立的流動娛樂內容公司,在台灣幾年,辦得有聲有色。以往J跑去台北或E跑到香港時,大家都會碰面,交流對市場的看法。但自從J把力量集中在內地,兩人各有各忙,已經久未碰面。兩年過去,大家變化很大。

E的選擇是先把台灣本土市場搞好,站穩陣腳。聽到E說出來那個月收入的數字,J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在香港,大概沒有一家公司可以達到,即使是較為接近的,靠的也是投入大量的廣告費,因此即使收入不錯,邊際利潤卻是一個問題。不過,台灣市場雖然比香港大幾倍,畢竟還是有限,即使成為台灣市場的領跑者,要進一步擴展還得看其他市場,尤其大陸。所以在台灣已經站穩了的E,正開始進行打入內地市場的大計。

J兩年前的選擇則不太一樣。沒待公司在港的業務起飛,便已將戰線移至國內,在內地建立自己的團隊和渠道等。或者,正確一點說,先在本土市場達到critical mass的選擇根本並不存在。市場小,加上生態不健全,使J作出了一個結論:先在香港本土市場等critical mass的形成,即使有日可以等到,亦將為時已晚,使得公司錯過其他市場的“機會窗口”。

相同的是,在幾大門戶網站跟數家剛剛或即將上市的SP(服務供應商)主導中國市場的今天,J跟E都在望門(檻)興嘆。兩人分別於年前嚐盡透過其他SP銷售自己內容的痛苦,然後決意,資源許可的話,必須建立自己的渠道。只是,談何容易?

E的公司主要將資源投放在短訊和彩信(MMS),但在中國,幾乎可以說,短訊的“機會窗口”已經關閉,新的接入申請,難若登天;較為可行的辦法,唯有收購已經擁有全國短訊特服號的公司。由於短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下游的公司,便宜的只需要一至數百萬元人民幣已有交易,是E能力範圍以內的數目。但是,收購下游的短訊公司亦意味著要承擔短訊特服號被移動/聯通收回的風險,辛苦經營賺回來的數百萬元,隨時泡湯。

相對而言,透過兩年來的努力,J拿到了自己看重的WAP和KJava市場的入場券,同時也是個短訊SP。不過,J的面前還是困難重重。面對短訊市場增長放緩,各大門戶網站和一些專業的SP都逐漸把重點放在WAP和KJava等“後短訊市場”,割喉競爭、高薪挖角等,都是常有的事。亦有部份競爭對手,由於不管版權,無需背負內容版權費用的包袱,少部分怎至無所不用其極,濫收費用,使得稍有良心的J要在內地市場爭勝,難上加難。如何在最短時間把生意做大,避免被淘汰和收購,是J眼前馬上要回答的現實問題。

細小的本土市場,使得香港的流動內容供應商都沒把力量集中在香港市場──即使是規模最精簡、幾個畢業生自組的公司。像台灣公司等先在本土市場壯大起來然後向外拓展的邏輯,在這裏並不適用。但是,亦正因為細小的本土市場,逼使整個行業全往外看,部份甚至背城借一,將大部分賭注押在外/內地市場,有時亦因此而能早著先機。發揮阿Q精神看待之,未嘗不是好事。

Thursday, April 01, 2004

中心構想誠可取 修覆失地更踏實

上周四,長駐內地工作的港人J有幸作“自由行”來港,穿上封了塵的西裝,跑到中環Mandarin酒店,出席由香港無線發展中心、Telecoms InfoTechnology Forum(TIF) 和數碼港合辦的研討會。

在港土生土長,現卻在廣州工作的J,看著大會“HK as Asia’s wireless development centre?”的主題,不期然感到納悶。作為港人而身處流動數據行業,J又豈會不希望香港成為亞洲區流動數據中心?但長期在內地看到的,卻又清晰地告訴J,香港距離這個目標是如此的遙遠。即使“出術”不將日韓當成亞洲的一部份,要“超中趕台”便已是長路漫漫。細心再看大會的主題,J詮釋,原來最後那個可圈可點的問號,才是整個主題的“關鍵詞”。

研討會的文件包內,附有TIF撰寫的論文(可於http://www.trp.hku.hk/tif下載),提供了一些數據和其他市場的參考,使得研討會增添了一份學術性(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了台灣和星馬泰等地的個案研究,使得亞洲未成真的亞洲)。另一份InvestHK印刷的香港電訊業簡介,扼要地列出了香港於電訊方面驕人的成績,如89%的手機滲透率、2002年ITU流動通訊/互聯網應用指數全球第一等,再加上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簡介,雖說不上有太大驚喜,但總算了交足了為外商推廣本港市場的功課。

事實上,基於近年港府的表現,J幾乎已經非理性地抗拒任何“中心主導思想”,但平心而論,將香港定位為流動應用開發中心在長遠而言的確是言之有物的構想。只是,要落實的話,J還是相信政府只應作最基本的鼓勵和支持,如跟廣東政府爭取開放市場予港商,做就本港相對其他對手的“不公平競爭”等,餘下的,還是讓業界自行努力好了。即使最後失敗了,J認為,業界亦應心服口服,不得對港府的參與“輸打贏要”。

給J較深刻印象的論壇是“Can the eco-system be made to work in HK and China?”。論壇中,雖然網絡商和應用開發商對香港作為區內流動應用開發中心的看法不盡相同,卻不約而同地認為香港目前正處於較落後的水平──不僅是相對日、韓而言,甚至亦給內地比下去了。討論中雖未提及近年有點被邊緣化的台灣,但四年前就開發當時較落後的台灣市場的J,心裏清楚明白,台灣早已經迎頭趕上了。J想,既然如此,香港的業界和政府是不是應該先求修覆失地,比起一下子期望要成為區內的流動應用開發中心來得踏實和穩健一些呢?

在多項演說和意見中,最令J動容的是CSL的營運總監Mike Robey的演說,不但一矢中的,扼要地指出了香港流動內容市場的困局和成因,亦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倡議,如讓香港跟從內地業界的技術標準以求讓本地的應用易於帶進內地;設中介組織於眾網絡商和開發商之間,讓開發商能以低成本將內容同時提供予參予的網絡商等。其實J很想知道,既有這麼好的意見,未知有甚麼具體行動去實踐了?可惜不慣在公眾面前說話、英文又不太靈光的J未有提起勇氣提問。

研討會後,J跟隨大會安排,跟其他來自北京和外地的賓客參觀位於數碼港的香港無線發展中心,並於晚間乘船到南丫島食海鮮,好不高興。跟J平日在內地工作至深夜二三時的生活,真有天壤之別。同場加映來港觀賞七人欖球賽的外籍遊客的即慶表演,倒真讓J和其他內地電訊業者見識到國際動感之都的活力。

回程的船上,在微雨和薄霧下,J始終無法看清楚宏偉的數碼港和貝沙灣的全貌……